研发能力
为抢占生物制品技术制高点而不懈努力!
中国生物的发展史代表了中国生物制品发展史,先后研制生产了中国最早的牛痘、霍乱、伤寒、狂犬病疫苗及白喉抗毒素等制品,分离出中国第一株青霉素菌种。
中国生物科研成果丰硕,承担国家863计划、“十一五”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重点项目,有十余项研究项目填补国内空白,多项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,有26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、二等奖,18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。2008年,被国家科技部、国务院国资委、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国家首批“创新型企业”。
序号 |
奖 项 |
获奖时间 |
获奖成果 |
所在企业 |
1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|
1988年 |
乙型肝炎血源疫苗的研制 |
北京所 |
2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|
1990年 |
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研制 |
成都所 |
3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|
1993年 |
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(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和痘苗表达)的研制和中试 |
北京所 |
4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|
1993年 |
基因工程干扰素的研制 |
长春所 |
5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|
1993年 |
乙肝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 |
长春所 |
6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|
1993年 |
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 |
上海所 |
7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|
1997年 |
流行性出血热疫苗II型地鼠肾细胞组织培养灭活疫苗的研究 |
长春所 |
7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|
1997年 |
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研究 |
兰州所 |
9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|
1991年 |
甲肝减毒活疫苗的研究--减毒株选育和疫苗株的形成 |
长春所 |
10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|
1993年 |
甲肝减毒活疫苗的研究--减毒株选育和疫苗株的形成 |
长春所 |
11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|
1995年 |
中国昆明小鼠遗传背景的研究 |
长春所 |
12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|
1996年 |
吸附精制百日咳菌苗及检测抗原抗体新方法 |
兰州所 |
13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|
1996年 |
基因工程干扰素γ |
上海所 |
14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|
1997年 |
甲肝减毒活疫苗疫苗株的选育与规?;ひ盏难芯?/p> |
长春所 |
15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|
1997年 |
重组人白介素--2的研究 |
长春所 |
16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|
1998年 |
口服福氏2a和 宋内氏活菌苗FS的研究 |
兰州所 |
17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|
2000年 |
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|
兰州所 |
18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|
2001年 |
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策略的研究 |
长春所 |
19 |
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(一等奖空缺) |
2001年 |
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 |
长春所 |
20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|
2001年 |
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 |
兰州所 |
21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|
2003年 |
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原性和免疫效果的研究 |
北京所 |
22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|
2005年 |
SARS病源学及防控系列研究 |
北京所 |
23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|
1990年 |
应用人二倍体细胞2BS株生产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研究 |
北京所 |
24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|
1993年 |
肝炎诊断试剂的研制(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系列化标准化诊断试剂的研究) |
北京所 |
25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|
1993年 |
麻疹疫苗免疫持久性及流行病学观察 |
长春所 |
26 |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|
1994年 |
肝炎诊断试剂的研制(甲、已型)病毒性肝炎系列化标准化诊断试剂的研制课题 |
兰州所 |